ldquo我的健康我做主rdquo
读经典丨学知识丨品人生丨悟真道
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延伸
郝万山——著名的中医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优秀主讲老师、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及优秀指导老师。
以前只是断断续续地听过郝老师的课,这几天终于认真读了《郝万山说健康》这本书,感觉挺受益的,文章写得浅显易懂,每个道理都配有相应的医案说明,让人印象深刻,很适合大众阅读。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前半部分:
“我的健康我做主”——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1
健康的标准
四大标准
2
健康秘诀
自己说了算
3
养生先养心
心要静
健康的标准
01如果我们现在只能选择一样东西的话,估计没几个人会说是事业、爱情、财富、婚姻、名望、地位……因为没有了健康,这些都将是水中月。
那么体检报名告诉我们,一切正常,医生说我没病,那就是个健康人了吗?
年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TO)制定的《保健大宪章》中说: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极度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详细可总结为四条标准:
一、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
一位农村妇女,生了个男孩,1岁会走,2岁会跑,可到2岁半,常常摔跤,后来摔倒后起不来了,3岁半竟然不会走了,一检查,得了一种叫进行性肌萎缩的病,是遗传性疾病,没法治。可农村夫妇不明白啊!听邻居们说,不如你们再生一个吧,就又生了二胎,结果第二个孩子又重复了哥哥走过的路,后来医生告诉他,这种遗传疾病,男孩是显性遗传,生10个男孩,10个都可能是这样。这就是典型的遗传性疾病。
二、有自我控制能力
两个年轻女孩子,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租住了一个公寓,养了一条小狗,经常一出门,就到对门门口撒点尿,而对门的小伙子很嫌弃每次开门都闻到尿骚味,后来关上门还是味道扑鼻。交涉了多次,小狗依然我行我素。
这一次小伙子又来找小姑娘了,一个姑娘生气地说:“大哥哎,它是畜生,你怎么和它一般见识!”
小伙子怒不可遏,回房拿出一把长长的水果刀,迎面刺向姑娘的胸膛,令其当场死亡,另一个姑娘见状撒退就跑,也不幸被捅了十几刀,后经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
没有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或者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一点就着,都不算是健康的人,不论文化高低。
三、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
年夏天,英国年轻人闹骚乱,警察把一群年轻学生的镜头的在电视上播放,一位母亲居然看到了自己一向乖巧的女儿和一群小流氓在商店抢iPad!她怎么也不明白,她立即打电话报警。
后来她问女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女儿回答:”妈,那些不是坏人,都是我的同学,大家都抢,我不抢就不够英雄。“”你为什么不去自首?“
”同学都不去,我自首显得太没义气,而且出卖同学。妈妈,可是我在学校已经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了,感到内疚、自责、懊悔。幸亏你报警,现在写了检查,把抢来的东西上交,我今天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不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受一种从众思想的支配,从而出现了道德的偏差,这就是不健康的表现了。
四、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黄帝内经》:“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你吃你的山珍海味,穿你的高档名牌,开你的高档车,打你的高尔夫,我不羡慕,我有我的逍遥自在。但这不是不进取,不追求,不努力,只是时时要找到一种满足感和平衡感,知足常乐嘛!
某教授高级工程师来看病,抑郁症伴有焦虑半年了,“哎!我这辈子,从来就没有舒心过。”他说,他在某设计院工作,主持设计过不少大型项目,但每次成果交出去的时候,总要领导名字排第一,他心里一直不平衡。
又说,按照惯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当是65退休,结果在他60岁生日的第二天,就被通知去办退休手续,理由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大超编,要给年轻人让位。“凭什么过去都是65退休,到我就60?我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呀!我不甘心啊,不能瞑目呀!”说完已是涕泪纵横,精疲力竭。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无论是哪个方面失调,都是健康的失调,都不是健康人。
那么,对照健康的标准,很多人可能说,我学不是健康人,那就一定是病人吗?医院检查说你没病,但你就是觉得身体和心理上有不舒服,这就是亚健康状态。它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大量的亚健康人群,它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所以养生抗衰老,从小就要开始,一生中都要进行。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人不是等到病已经形成了,才去治疗,否则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打井,兵临城下了,才去铸造兵器,这不就晚了吗?这里的的治未病,就是调理亚健康,防患于未然。
某大学学生篮球队的队员,24岁,临近毕业,忙于考试,论文,不注意得了感冒,自认为身体很棒,没去管它,一周后得了急性扁桃腺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还是没当回事。10多天后的一天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睛和脸都肿了,尿少,头晕,到医院一查,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很快毕业后,到了新单位开始工作,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非常努力工作,不注意休息和治疗,由急性肾小球肾炎拖成慢性肾炎,8年以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只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这样过了2年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的肾脏,做了肾移植的手术,终于排出了尿液,不再依赖血液透析了。可1年后,新肾脏功能又出现衰竭,并出现了强烈的排斥反应。
医生不得已切除了这个肾,几个月后等到了又一个合适的肾脏,第二次做了肾移植,但没几个月,最终由于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去世了,年仅36岁!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的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治未病的思想,一定要有病早治,以预防为主,平日就要想办法消除亚健康和慢性病,否则等小病变大病,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和更高的追求了。
健康秘诀
02
钟道恒先生曾经说过:“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那么保护健康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健康秘诀是什么?
保护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这个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自动调节的,又是优化调节的,也就是把人体的机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
这个自我调节机能分为两部分:
一、对内调节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比如吃饭,食物到了嘴里,唾液分泌自动增加,初步搅拌和消化,同时胃液开始分泌,胃的蠕动增加,胆汁、胰液排入十二指肠,肠液分泌增加,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创造了条件,而这么复杂的、由多器官共同协调完成的过程,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我们用意念指挥。而且还会根据吃进去的食物种类自动优化。吃的蛋白食物多,就自动多分泌消化蛋白类的酶……当内部组织器官发生损伤或疾病时,它又有自动康复和修复的功能。
二、对外调节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
比如,天热了,身体自动打开汗孔,以出汗的方式来散热,汗出多了,于是就自动减少尿液的排泄,以保证体液的总量。天冷了,机体立即把汗孔关上,减少汗出,减少散热,多余的水液就要自动从尿排出。这些全都是自动进行的。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人体极其复杂的生理活动、各种生理功能、抗病能力和得病以后的康复能力,都是依靠这个调节功能自动进行的,直到今天,人类对它的细节,还知道得很少。
而导致人体出现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自调机能的失调或下降。这也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和原因。
20世纪90年代,WTO调研结果显示,影响整个人群健康和寿命有关的因素所占比例分别是:
遗传因素
医疗服务条件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个人精神行为生活
15%
8%
10%
7%
60%
世界各国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的建设、医疗设备的投资,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是实际上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寿命上,所起的作用仅占了8%。超过一半的因素是和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相关,也就是人自身的问题才是关键。
属于个人可以掌控的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
01不良情绪与情感对自调机能造成的干扰和抑制;
02违逆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对自调机能造成的过度损耗和伤害;
03是缺少运动、不良嗜好、年龄增长等原因,导致自调机能的疲劳和衰退;
04是不注意防御外来的致病邪气。
所以,健康是需要个人管理的,我的健康我做主!
“酒逢知己千杯少,以酒浇愁愁更愁“。酒精进入人体内,肝脏就会自动分泌酒精脱氢酶,它会把酒精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水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人体的自调机能对饮酒的自动反应。
遇到知心的朋友,说话投机,高兴,酒精脱氢酶就分泌得多,进入体内的酒精就会随时分解,多喝也不醉,但心情不好时,肝脏就会受到不良情绪的抑制,几乎不分泌或分泌很少酒精脱氢酶,所以不能及时分解就容易醉倒了。
有些焦虑症、抑郁症的患者,开始胀,因为恶性意念所聚之处导致了气滞,随后疼,这是之后造成了血瘀。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气滞血瘀,痰阻湿留,就有可能会长恶性肿瘤。这不是吓唬人的,恶性肿瘤的病因虽然至今不能确切知道,但国际上很多医学家认为,和不良情绪、心理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的记忆有关。
《黄帝内经》认为:不良情绪直接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并能直接伤及内脏。
一个农民一向健康,在突然遭遇极度惊吓后,出现了肚子痛,急忙送诊,医生检查,病人整个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都存在,剖腹检查,居然发现小肠5处穿孔,进行了小肠修补术。据统计,急性阑尾炎出现穿孔而引发急性腹膜炎的病人、胃穿孔引发急性腹膜炎的人,有很多是由于紧张和焦虑引发的。
北京某大学有一位工友,刚过50岁,一天中午在食堂排队买饭,有同学插队,这位工友因有急事需要赶快吃了走,就骂这些学生不懂整理,不是人养的,于是学生就和他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工友当场倒地,昏迷不醒。医院,医生诊断为脑溢血,从发病到死亡不到4个小时。
这位工友平时有高血压,但自己不知道控制情绪,结果盛怒之下,“怒则气上”,血压突然增高,脑血管爆裂,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40年前,有一个50多岁的男病人,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医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那时没有现在的融栓技术、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搭桥手术等),病情已经稳定,预计第七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医生每次查房,病人总是说他的小女儿怎么漂亮,怎么孝顺。医生问:你的小女儿怎么没来看你呢?他说在海南岛呢。
那时从海南岛到北京需要先乘船,再坐很慢的火车,很费时间,在第六天早上,一个打扮入时的姑娘,风风火火地来到病房,说是要看父亲,护士本想通知一声,可被姑娘拦下了,我要给爸一个惊喜。当这位姑娘打开病房的门,叫声:“爸爸!爸爸!”扑向病人的时候,病人看到他日思夜想的小女儿突然出现,一激动,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了!医护人员抢救了半个多小时,终无回天之力。
喜悦的心情可以使身心放松,气血循环畅达,但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切忌惊喜、狂喜、暴喜,一定要保护情绪稳定。
那位从海南岛回来看父亲的姑娘,两三个月以后,也来看病,说自己快不行了,自从父亲去世后,伤心过度,出现了胸闷、气短,一点力气都没有,连一楼到二楼都没力气爬。这就是悲伤消耗了肺气,“悲伤肺”。医生开了补肺气的药,调理了两个月才慢慢恢复。
再来说说“恐伤肾”吧:一个女孩在路上开车,行驶在前面的一辆面包车突然撞在高架桥的桥墩上,车门飞起来越过她面前,砸在她的后备箱上,她猛地踩刹车,在距离出事的面包车几厘米的地方停住了,可是这个女孩吓得小便失禁,出了一身冷汗,瘫软在车里不能动了,这就是“恐则气下”的表现,自此后一年,她都没有来过月经,这显然就是惊恐对生殖功能产生了影响。
还有这么一个不幸的女孩子。女孩26岁了,被妈妈带来看病,她从来没有来过月经,也没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听母亲介绍得知,孩子从小被寄送到乡下一个亲戚家里,没想到这是个暴力家庭,三天两头打架,动不动就动切菜刀、擀面杖,也经常打孩子,一直在这样的环境到生长到5岁,因为胆子奇小,发育也晚,曾经找过不少中西医生看过,效果都不好。虽然郝老师也给她开了不少补肾的药,但是,早已超过了应该发育的年龄,是很难起作用的。
可见不良情绪及各种精神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是多么严重。医生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大约有70%属于心身性疾病的范畴。心身性疾病就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生障碍。
比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咽部的梅核气、食道失驰缓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皮肤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痛经、不孕、难产等生殖系统的疾病……
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本来早就不尿床了,因为淘气打坏了父亲书房的一件值钱的文物,父亲盛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从此之后孩子睡觉不安稳,夜间遗尿,经常有夜惊。
精神崩溃而直接导致死亡的例子也不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医生把抓来的犹太人捆在凳子上,告诉他要用割腕桡动脉来处死他,并且告诉他不要看,不要害怕。接着把他的一只胳膊从墙洞中伸到另一个房间,不久这个人就感到一把锋利的刀子在他腕部割了一道,自己的热血马上就涌了出来,随后就听到血液“滴答滴答”滴在盆里的声音,两个小时以后,他死了。面色苍白,完全是失血性休克死亡的现象。
其实他的桡动脉根本就没有割开,只是划开了表皮的毛细血管,血液流了一点就自行止住了,他听到的声音是隔壁房间里一个开得很小的水龙头流出的水滴在盆里的声音。他是怎么死的?是极度恐惧,精神的崩溃严重抑制了人体的一切自调机能,也就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
养生先养心
03
在这些疾病的潜病期、前病态时,也就是亚健康时,医生根本帮不了我们,因为根本诊断不出来!这时只能靠自己,通过养生,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尤其是把心身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魔由心生,,病由心生。浇花要浇根,养生要养心。心病还要心药医。修心养性,排除干扰,解放自调机能,这是养生第一关键。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心要静,身要动,静能生慧,动能生阳。动静相结合,健康属于我!
关于心理平衡的调节方法,书中提到了好多,比如喊山、唱歌、跳舞等宣泄法,心理转换法,心理疏导法,以情胜情法,还有各种解放自调机能的操作技术,我就介绍两种吧。
心理转换法:在一次多学科会议上,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老先生,有人问:您事业的成功,是由于个人天资聪慧,还是社会给您的机遇?他说:都不是,其实我很笨。我能到今天,要感谢一个女孩。
老先生继续讲,在我上大学时,喜欢一个很漂亮的女生,费了很长时间写了一封信,抄了5遍确保没一个错字,然后来向她表白,结果女孩草草一看,把信甩给了我: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完,扬长而去。我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无地自容,三天三夜没吃没睡。
眼看人就要崩溃,但突然想到,难道我来到世上就是为她走一遭吗?太不值得了吧?于是我决心不再交女友,一定在事业上做出个样子来,从此后我就专心学习工作了,直到今天。我想,如果当初她接受了我,我会很好地照顾她,这一辈子也就是做一个围绕她转的模范丈夫,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专心在业务上下功夫,所以我今天还要感谢她。呵呵。
还有一个吞津法,也不错:
一个人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唾液分泌是减少的,嘴巴总是干干的,当我们练习吞津的方法后,唾液分泌多了,我们就会自然感到心不烦了,不焦虑了,不紧张了,淡定泰然了。这显然对整个心身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喜则气缓,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身心放松,利于解放自调机能。那么做到了这些,就高枕无忧了吗?养生的第二大要领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降低自调机能的损耗,保护自调机能。
我们下期再来聊,希望我的推荐对你有所帮助!最后感谢郝老师带来这么好的养生知识!
家庭中医必备|养生杂谈
正能量的传播|信仰分享
想让你知中医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