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进行性萎缩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治
双下肢无力进行性萎缩典型病例
王某,男,50岁,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无力3年,加重半年。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原诱因出现肢体无力,右下肢为甚,以劳累及步行后加重,不能正常工作,时有饮水发呛,右下肢肌肉明显萎缩,故来治疗。
症见:面肌震颤,双手大、小鱼际、双侧腓肠肌、舌肌萎缩,四肢肌张力降低,膝腱反射减弱,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之前心肺物理检查、胸部X线摄片、头颅CT检查均正常。
肌电图提示:左胫前肌、左拇长展肌呈神经元性损害,左腓肠神经、左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传导速度正常;右胫前肌、股四头肌明显神经元损害。
脑电图提示:低功率脑电地形分布图。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断:痿证。
辨证:脾运不健,气血亏虚,肝血不足,筋肉失养。
治则:益气健脾,养血柔肝。
用基本方加杜仲15g,天麻10g,黄芪渐增至60g。连服30剂,自觉乏力明显改善,面肌震颤减轻。继续守法服药6月余,面肌震颤消失,饮水未再发呛,双手鱼际肌较治前丰满,肢体活动有力,恢复正常工作,嘱间断坚持服药巩固疗效。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并非罕见,由于病因不详,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就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痿证范畴,但尚未见大样本资料报道。本病主要症见肢乏无力、肌肉萎缩,临床以虚证为多。气血亏虚,筋肉失养是其主要病机。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及“筋痛必当舒肝”的理论,经临床治疗中验证比较,组成以健脾胃促气血生化之源、养肝血而舒筋通络为基本方。方中大剂量黄芪,配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脾运得健,化源充足,自能养肌丰肉,使萎缩改善;以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大队养血滋补之品以充化源之资,与补气药相伍,使气血互生,气有所化,血有所助;以鸡血藤、伸筋草引药入经,二药又善柔筋通络,使肌肉关节伸缩自如。由于药证相合,故有较好疗效。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临床治疗应在辨证基础上守法守方坚持服药,疗效才好。在病情明显改善后,可以内服基本方数倍加量后研成粉末冲服,或装胶囊服用,这样更易为患者接受。只要坚持治疗,一般都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工作,但远期疗效及治法仍待观察总结和提高。
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类的痿证的饮食调护理重在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在健康的主食基础上,要加用补益脾肾的八宝粥、龙眼肉粥、山粥、海参粥和补益精血的肉食。平时要多食豆芽菜、菠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我饮甘泉水、柠檬汁等饮料,尤以牛乳、丰乳为佳。水果宜多食山楂、大枣、橘柑之类。
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饮用果酒,如葡萄酒、啤洒之类。饮食宜五味得当,不可偏嗜。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饱餐高糖饮食,对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瘫痪患者,应当禁忌。
同时还要注意食品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别是对一些吞咽难者,要少食多餐,给予半流质饮食,既有利于吞咽和消化吸收,又避免流质饮食引起的呛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