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居儿童致死性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第二位。儿童型SMA发病率为1/~1/,携带者频率为1/35~1/50。该病临床特征为身体躯干和四肢近端骨骼肌发生渐进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SMA分为四种临床型,其中儿童型包括三型:SMAⅠ型(OMIM)为最严重的急性型,通常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不能坐立,两岁内死亡;SMAII型(OMIM)为慢性婴儿型,6-18个月发病,能坐但不能行走,生存期超过两岁;SMAIII型(OMIM)为青少年型,多于18个月后发病,曾经会走,可存活至成人。SMAIV型(OMIM)为成人型,常于35岁后起病,起病与进展隐匿,以肌无力为主,预后相对良好。
以上几种类型的SMA致病基因均为位于5q13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SMN),人基因组有二个紧邻的高度同源的SMN基因:端粒侧的SMN1和着丝粒侧SMN2,两者仅有5个碱基不同。SMN1是主要功能基因,SMN2为修饰基因(对病情严重程度起一定缓解作用),目前已知95%的SMA患者为SMN1基因纯合缺失所致,少数病例可由SMN1基因点突变或小的缺失引起。
由于该病的携带者频率较高,突变热点明确,利于进行SMA携带者的人群筛查,通过筛查可以确认该病无症状的携带者,当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时可对其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出生患儿的遗传风险,并且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技术指导优生,降低人群中SMA患儿的出生率。
准确检测SMN1/SMN2拷贝数是SMA携带者筛查和临床确诊的重要手段。欧美人群的SMA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甚为深入,但有关中国人群的SMA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中国台湾苏怡宁教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对名台湾地区孕妇进行的SMA携带者筛查工作。目前尚缺乏中国大陆地区大人群SMA携带者筛查的遗传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对名中国上海地区的孕妇进行SMA携带者的筛查,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预测中国上海地区SMA的携带者频率。
通过对份样品的筛查,共检测出SMA携带者90例,根据我们的结果预测中国上海地区怀孕妇女人群SMA携带者频率为1.9%,低于西方国家1/40的SMA携带者频率,中国台湾地区2.2%及韩国的2.13%的SMA携带者频率34。高于中国香港1.6%的SMA携带者频率33。在我们所检测到的90例SMA携带者中,由于SMN1缺失(SMN1:SMN2=1:1和SMN1:SMN2=1:2)产生的携带者为56例,占携带者总数的62.2%;由于SMN1转换(SMN1:SMN2=1:3和SMNI:SMN2=1:4)产生的携带者为30例,占携带者总数的33.3%;还有4例携带者为仅有1个拷贝的SMNI,0个SMN2,占携带者总数的4.5%。由于SMN2基因被普遍认为是SMA的修饰基因,其拷贝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SMN2拷贝数多得个体病情相对较轻。因此,在筛查SMA携带者的同时,精确鉴定SMN1和SMN2的拷贝数可以为今后的遗传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探讨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有力的线索。
另外,人群中有少数携带者是SMN1“2+0”型(两个SMN1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另一个同源染色体缺失SMN1基因)和SMN1突变所致(1+1D),我们目前的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地检测这部分携带者,这也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开展这项分子流行病调查可以筛查中国上海地区怀孕妇女中SMA的携带率,后续拟进行SMA携带孕妇其配偶的检测,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通过提供高危携带夫妇胎儿的产前诊断等系列遗传咨询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该地区SMA患儿的出生率,对当地人群水平预防和人口优生优育起一定指导作用。本研究是国内首先完成的中国上海地区怀孕妇女的大样本SMN基因分子筛查,对于预防SMA患儿的出生,降低SMA的发病率,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精神压力以及社会负担是十分重要的。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