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妹子课堂糖尿病性脊髓病
糖尿病性脊髓病按损害的部位不同,临床可分四个类型:
(1)糖尿病性假脊髓痨,又称糖尿病感觉性共济失调,病变主要在脊髓的后索,大多伴有末梢神经病变,又称末梢神经-脊髓病变。患者走路时步态不稳,有踏棉花感,举足高、落地重,闭目及走夜路困难,肌张力和腱反射减弱,振动觉和位置觉减退或消失,闭目难立,当骶段脊髓损害时可出现阳痿和排尿障碍;
(2)后侧索硬化型,主要病变在脊髓后索及侧索,侧索损害时出现双下肢无力或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阳性,同时有后索损害出现的深感觉障碍及感觉性共济失调;
(3)横贯性脊髓病型,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起病急,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及膀胱、直肠和性功能障碍。
(4)Bruns-Garland综合征,病变累及前角细胞至肌肉运动终板途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临床上出现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萎缩,年Garland命名为糖尿病性肌萎缩。多为亚急性起病,可在糖尿病发生同时或后期,甚至发生于隐性糖尿病患者,肌萎缩主要累及骨盆带肌,尤其股四头肌,也可见于臂肌、内收肌及髂腰肌,肩胛肱骨肌则少见,延髓支配的肌肉不受累。肌电图和神经传导对诊断较有价值,表现为受累肌肉神经源性受损,股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而远端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则可正常或轻度减慢,这可与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相鉴别。症状上以下肢近端无力、肌萎缩和疼痛,无感觉障碍为特征,并应排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腰骶神经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等。
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及体征时,应首先警惕糖尿病性脊髓病的可能,同时注意和以下疾病的鉴别,(1)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损害在脊髓的后索和侧索,亦可不同程度地累及周围神经,其临床特征和糖尿病性脊髓病的后侧索硬化型相似,但SCD是因内因子缺乏等遗传缺陷或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小肠原发性吸收不良、偏食、素食等获得性因素所致,临床上多伴有恶性贫血或其它类型的贫血,早期MCV、MCH增高,血常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2)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脊髓前角损害引起的肌肉萎缩,易和糖尿病性脊髓肌萎缩型相混,但前者感觉神经一般不受影响,血糖正常,EMG有助二者鉴别;(3)压迫性脊髓病和急性脊髓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脊髓损害,根据病损的部位可表现完全或不完全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和糖尿病性脊髓横贯型相似,但前者临床特征、腰穿椎管不畅或堵塞、CSF异常、脊髓影像学和电生理学改变以及病程的演变和预后均有助二者的鉴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