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人生起飞,普通女孩成为大科学家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万蕊雪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双职工家庭,沿着普通人的成长路径,她读书、升学,在国内完成了所有学历教育。

小时候,万蕊雪看起来与其他平凡女孩没有差别,简单、内向、迷茫,但走进20岁,万蕊雪的人生剧本开始“起飞”。

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她直博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拜在施一公门下。读博第三年,万蕊雪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首次揭开了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RNA剪接过程的分子机理。

年,她被《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等机构授予“年度青年科学家”奖项,当年她不到28岁。

命运如何扇动翅膀,使一个普通女孩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如果这背后藏着一个有迹可循的故事,就能为未来千万有科研志向的女孩们提供一个范本。

内向但勇敢

敲开万蕊雪办公室的门,比约定时间提前了20分钟,当时她正在解决午饭,一盒自热速食米饭。

为了采访,平常习惯穿T恤的万蕊雪特意换了一件西装外套,但她天生一张圆脸、一双大眼,令她看起来格外年轻与亲切。

“需要拍照吗?”她问。

听闻不用,万蕊雪松了口气,直言,太好了。

万蕊雪

这是一位内敛的青年学者,但绝无人敢小瞧她。面对工作,万蕊雪没有那种在镜头面前的害羞、恐不能胜任的胆怯。

两年前,万蕊雪在西湖大学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带领博士生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开始给本科生上课。全新的任务噼里啪啦砸在她头上时,她想,自己以前带过学弟学妹,生物学知识也很熟悉,应该都没问题。

做了再说,是万蕊雪一贯的行事风格。她身上勇敢的特质,体现为生出一颗“想要”的心后,主动一试的行动。

万蕊雪从小喜欢生物,年考入中山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微生物课上,她发现老师“懂得好多”,就跑去问能不能去她的实验室看看。

万蕊雪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楼拍照留念/图源: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后来,万蕊雪有了保研机会,她知道施一公是世界级的结构生物学家,就想去他的实验室,踌躇许久,她动手给施一公写邮件。然而一段时间过去,没有回应,她就又写了第二封。

即便在科学的世界里,主动也可能成为那个突破的关键,坚持“主动”的结果是,年,她顺利加入了施一公实验室。

在清华,万蕊雪跟随团队进行对剪接体的研究。剪接体是一种蛋白核酸复合体,主要功能是对前体信使核糖核酸(pre-mRNA)进行加工。如果剪接发生异常,就会导致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有研究发现,人类的遗传疾病中约有5%是由剪接异常或剪接体突变造成的。

剪接体对人体至关重要,但由于其结构复杂、高度动态,过去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自年施一公在清华大学引入冷冻电镜、又在4年将冷冻电镜装配到世界顶级水平之后,解析剪接体结构的难题,变成了如何提取高质量的酵母剪接体样本。

万蕊雪决定尝试一种新方法——内源纯化,在这个过程中,要辅以对酵母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基因编辑。这与她之前所做的实验非常不同。

万蕊雪在使用电镜进行观察/图源:清华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wqh.com/hbwh/177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