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个坏习惯不仅会让娃变丑变笨,还会

#三分钟讲科普#

许多家长发现,自从娃上学后,这背就没直起来过。

写作业整个人都差点趴在桌子上,走起路来,弯腰驼背,就像个饱经风霜的“小老头”“小老太太”。

对于娃驼背这件事,有些家长比较心大,觉得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这事还真没那么简单。

驼背,不仅仅是“丑”

许多家长都知道,驼背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导致孩子出现高低肩、圆肩等体态问题,让孩子看上去就很“丑”,甚至是引起旁人的嘲笑,造成心理阴影,令他更加“畏首畏尾”。

孩子出现驼背后,肌肉的发育会呈不均衡发展的状态,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驼背会令孩子的颈部和胸部肌肉紧张,腰背肌受到牵拉,长此以往,这几部分的肌肉极易发生劳损,令孩子每当坐、站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时候,就会极其容易感觉到疼痛难耐。

长期的驼背还容易导致孩子的骨头出现变形,如脊柱侧弯、颈椎曲度变小等,例如颈椎曲度变小就有可能压迫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手臂麻痛等症状,令孩子无法专心学习,饱受病痛的折磨。

除了驼背会带来的危害,长期使用不正确的姿势如趴在桌上写作业等,还有可能让孩子变得近视,甚至是加深近视,引起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脱离或眼底黄斑出血等,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知道了驼背对孩子的危害,那到底孩子为什么驼背呢?

孩子为什么会驼背?

孩子的驼背主要分为两类,被动型和主动型。

被动型是由于疾病所导致的,如强直性脊柱炎、维生素D缺乏症所导致的小儿佝偻病、舒尔曼病等。相较于主动型驼背,被动型驼背的弯曲幅度会更大,并且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驼背。

因此,当孩子出现驼背弯曲幅度过大时,家长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虽然可能无法彻底根治如强直性脊柱炎,但可以通过医疗手段,缓解孩子的痛苦。

而主动型则是我们最熟知的类型,也就是因为孩子在学习时不正确的坐姿,或是走路或站立时含胸缩背的姿势所导致的。长期不正确的姿势,会让孩子下意识地将脖子往前伸,日积月累的背就会越来越驼。

矫正带,有用吗?

想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立竿见影的,但家长们又因为上班等多种原因,无法时时刻刻陪在孩子的身边,监督他们。

出于这种考虑,从80、90后们熟知的“背X佳”开始,越来越的厂家推出了驼背矫正带,声称每天穿一穿,就可以轻松矫正驼背。

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家长们要明确的一点的是,矫正带对于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所导致被动型驼背,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真正要矫正或缓解这类驼背,还得从病因入手,通过医学手段如手术等进行矫正。

但对于因坐姿或站姿不正确的主动型驼背来说,矫正带还是可以起到一定辅助性作用的!

(也就是说作用有,但不大。)

这是因为孩子在驼背的初期,尚未形成脊柱畸形的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肌肉问题,如部分肌群过于薄弱等,因此,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佩戴矫正带,的确可以帮助孩子习惯挺胸抬头的姿势,从而辅助矫正。

但想要彻底地矫正体态,还得依靠正确的体态锻炼,加强背部薄弱肌肉如竖脊肌、背阔肌、斜方肌等的训练,从而使得肌肉达到平衡协调的状态。

倘若孩子过于依赖矫正带,而不进行正确的体态锻炼的话,就会使得薄弱的背部肌肉始终得不到锻炼,出现“消极怠工”的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从而使得孩子一戴上矫正带,就挺直腰背,一脱下矫正带就“故态复萌”。

因此,比起佩戴矫正带,家长们还是别“偷懒”了,监督孩子多做一些体态锻炼才更好~

具体的体态锻炼方式,家长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锻炼~让孩子挺胸抬头,昂首向前!

1.让孩子趴在床上,双手在臀部相握,挺腰伸背,头部微微抬起,保持10~20秒。

2.寻找一根长度超过肩宽的棍棒,随后让孩子端坐或站立,并将棍棒放在肩背部,挺胸抬头,感受到肩背部肌肉酸胀就可以停止了。

3.让孩子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手抓住靠背,保持昂首挺胸的姿势坚持10~15分钟。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靠墙站和蛙泳等方法也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背部肌肉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wqh.com/hbwh/17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