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微课不是所有肩痛都是ldquo肩
肩痛一抬胳膊会痛穿衣、梳头会痛痛!痛!痛!很多人肩一痛就会想到肩周炎就像头痛咳嗽首先想到是发烧感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肩关节疼痛就是肩周炎?我们通常把肩关节(及其周围区域)的疼痛称为肩痛。国内常把肩痛称作肩周炎,实际上,肩周炎只是肩痛的一种。肩周炎,俗称冰冻肩,五十肩,漏肩风等。据统计,肩周炎的发病率约为3%,40-70岁的人为高发人群,女性发病率更高。另外,颈椎病,糖尿病,甲状腺相关疾病,心脏病和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罹患该病,外伤后影响到肩关节活动的患者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肩周炎的自我症断网友可能会觉得肩周炎很好辨认,但事实上,由于肩周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活动不便”,而很多肩部其他的疾病,也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因此极易混淆。随便把肩膀痛都说成是肩周炎,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在这里教大家一个肩周炎自我诊断的小方法。上臂(胳膊的上半部分叫上臂)与胸廓贴紧,然后手和前臂(胳膊下半部分叫前臂))向外展,如果这个动作患者感觉特别疼痛,甚至外展受限制。就说明患者很有可能患上了肩周炎。如果做这个动作没有疼痛感,那建议您找专业的肩关节专家去看看,有可能不是肩周炎。(怎么样,简单吧?)为什么被称为五十肩肩周炎也通常成为50肩、冻结肩,就是在50岁左右的人,更容易得肩周炎,而且女性比男性要更容易得这个病。肩周炎其实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到了更年期的时候,人出现了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的紊乱,在内分泌中,特别是性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的下降对肌肉、关节囊,这些里面的囊液的分泌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且在自主神经的紊乱和内分泌的紊乱共同的作用下,会导致我们肌肉,包括骨骼这些功能,会有生理上的下降。从50岁之后,就属于人体逐渐衰老的过程。从生理角度来讲,比如说会出现骨质疏松、骨刺,这些退变的情况。也是导致我们肩关节在这个年龄出现疼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疼痛发生之后,我们就会因为疼痛而更加减少了活动,因为本身的年龄问题,这个活动量就没有二三十岁、三四十岁的活动量大了。在这时间段如果再出现疼痛,我们的活动会进一步减少,在这种减少的情况下,又会加重我们的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之后就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还有就是长期受风寒,经常办公室吹空调,长期开车的司机,或者是车里头开着空调比较凉,长期的积累,到50岁的时候,出现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当然现在有好多人,并不是我们说的长期干什么重活这种,而属于我们坐办公室的。长期坐办公室本身就是圆肩驼背的姿势,导致我们肩关节的力学发生了改变,比如说我们正常应该是打开肩膀,比较直的这个状态,那经常坐办公室,长期的伏案工作,最后导致我们圆肩驼背,最后我们肩膀往前扣了,成了这个姿势。导致我们肩关节周围的力学结构就发生了改变,力学结构发生改变之后,一部分肌肉紧张了,一部分肌肉被拉长了。这种状态本来就容易造成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再加上到这个年龄,50岁之后,这些肌肉逐渐就因为人老了,然后都退化了,肌肉也变得松弛了,所以他的紊乱就更加的比以前厉害了。再加上内分泌的原因、自主神经的原因,特别是自主神经对我们的影响,因为肩关节周围的这些这些血液循环,本身就比正常的其他位置要少。再加上这个时候自主神经的影响,导致血管的收缩,血流量的减少,还有部分毛细血管就出现了关闭这种情况,导致它血流量更加减少。那血流量减少之后,局部的代谢产物就不能被带走,新鲜的营养就不能被带来,导致肩关节周围就出现疼痛的情况,所以老年人就更容易发生这个肩周炎、肩关节疼痛的情况。肩周炎的自我调理其一,是松解,可以采用针灸、推拿、刮痧、物理治疗等方法;我们以手法为例,可以找到起于肩胛下窝止于肱骨小节结的肩胛下肌,进行针对性的手法松解。(相关肌群还有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等)其二,是训练,帮助肩膀相关肌肉的锻炼使肩膀尽量恢复正常;可以采用简单有效的“扩肩”大法,坐直,保持脊柱中立,体会“打开肩膀”的感觉;尽量保持住,感受顶峰收缩,其实也是拉伸外旋肌群,加强肩胛下肌的强度。而以上这些松解和自我康复手法,张正阳老师都在《运动解剖与康复手法》第二季给我们做了系统的介绍。讲师介绍
主讲人:张正阳
成都正曦运动康复中心创始人
道生中医签约讲师
成都杨天鹏骨伤科第三代学术传承人
译著《运动筋膜学》,年6月上市
译著《3D动态解剖学视频》
编著《AEMT运动康复疗法》
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专业。-年医院、医院、医院工作。-年在赴北京医院(医院)针灸科进修,跟随关玲主任从事康复工作。年制作的《3D动态解剖学视频》提供为母校运动医学系硕士教育教学资料,现已授权于多家教育结构、中医养生机构沿用。年至今从事健身行业,擅长骨骼肌系统的疼痛(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术后、女性产后)康复、不良体态(脊柱侧弯、高低肩、肋骨外翻、上下交叉综合征等)纠正训练以及常规健身训练指导。年4月在成都创立正曦TM运动康复中心。
通过第二季的学习,我们发现更多人体的奥秘,特别是如果你的身体有急慢性的肌肉软组织损伤,那在学完本系列课程之后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救”方法,从而消除身体上的疼痛问题。本季课程融入了新的讲解技巧以及更加细致的操作手法(包括自我拉伸和训练的方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位学员学有所得。全部课程包括:第1课:导致慢性颈痛的“小偷”之头颈夹肌和头颈半棘肌劳损无力
第2课:胸廓出口症之斜角肌
第3课:胸廓出口症之胸小肌
第4课:抬手臂肩痛之冈上肌
第5课:抬手臂肩痛之肱二头肌
第6课:计算机操作员的肩痛之冈下肌和小圆肌
第7课:肩周炎治疗不可忽视的肌肉之肩胛下肌
第8课:旋转腰痛之背阔肌
第9课:导致慢性腰痛的“小偷”之竖脊肌劳损无力
第10课:坐骨神经痛的杀手之梨状肌
共10节课程,现已全部更新完毕。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课程为大家勾勒出人体骨关节肌肉解剖学的基本蓝图,了解并认识到相关临床病痛机制,以及摆脱你们埋头苦学解剖知识的乏味感,让大家能即学活用。即使你没有任何专业的求学经历,相信在认真观看我们制作的这一系列视频教学后也能够实现自我康复和更好地帮助他人。本周福利《运动解剖与康复手法》第二季线上课程原价99元现两人团购69元!机会不容错过!点击“阅读原文”,学习《运动解剖与康复手法》第二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