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失眠焦虑抑郁怎么办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可见到情绪及认知障碍,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临床中患者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抑郁——患者有MG病史,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或乐趣丧失等抑郁核心症状,伴有其他一些心理或躯体症状,病程持续至少2周,即可认为患者为MG伴见抑郁。需与内源性抑郁相鉴别,内源性抑郁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史,且不会随着MG病情变化而波动。抑郁症也可以出现易疲劳性,与MG临床特点类似,易漏诊,可通过各种抑郁评定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可初步评估。
焦虑——MG患者的焦虑常属于焦虑综合征,患者经常或持续的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恐惧、担忧,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或躯体运动障碍,如胸闷、心慌、气促、窒息感,坐立不安、来回走动、肌肉不自主震颤等。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时,常可见相应的精神疾病表现,如幻觉、妄想、行为怪异等精神病症状,可结合病史及其他相关症状鉴别。焦虑和抑郁常同时存在,可通过纵向病史调查及横向症状评估等作出鉴别。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一种持续时间长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患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或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维持睡眠需多种神经递质的参与,MG患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可引起睡眠障碍;或药物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如MG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使患者体内皮质醇水平的昼夜节律紊乱而影响睡眠。
MG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时,可通过以下治疗方式缓解:
1.医患间的情绪互动:医师告知患者病情,并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疾病相关解释工作;鼓励患者消除其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可积极的向医师询问病情,目前处于什么阶段,需如何去配合医生,做到心中有数。
2.患者自身心理调节:①树立战胜疾的信念,有信心战胜疾病,才会更坚定的相信医生,坚持配合医生的治疗,疾病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②情绪低落时要善于转移注意力,让心情得到缓解和放松,可以尝试使用目标转移、积极心理暗示、自我安慰、与他人思想交流等方法,避免进入情绪障碍的恶性怪圈。③必要时可通过咨询心理咨询师,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摆脱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困扰,重新获得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3.家人的贴心照顾:MG患者病情易波动,家属对这一特点需理解和同情,并给予安慰和支持。家是爱的港湾,家属对患者的贴心照顾和支持,会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念。
病例:
张某,女,68岁。主因左眼睑下垂2年,双眼睑下垂伴全身肌肉无力1个月,于年2月15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下垂、复视,双手酸软无力,全身乏力,活动后尤甚,遂来我处就诊。刻下症:双眼上睑下垂、复视,长时间用眼后症状加重,全身乏力,双手酸软无力,活动后尤甚,以上症状晨轻暮重。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咀嚼无力,言语清晰,语调语音正常。纳少,眠可,二便调。自诉既往体健,无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病史。舌淡红,舌体胖大,苔黄腻,脉细数。中医诊断:痿证,辨证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治法:健脾益肾、清热祛湿解毒。处方: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2g,茯苓30g,防风8g,山药10g,山茱萸10g,沙苑蒺藜10g,制首乌30g,黄芩12g,石斛15g,怀牛膝15g,蜂房6g,半枝莲2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10g。1剂/d,早晚分服。嘱防寒保暖、预防感染,清淡饮食、怡情养性,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年4月30日二诊。患者服中药11周,每2~4周根据当时主症外其他情况进行中药加减,每次加减药量1~2味,主方不变。患者右眼睑裂大小正常,左眼上睑仅用眼时间较长后出现下垂,无复视,全身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每日活动量可较初诊时增加1h。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黄,略腻,脉弦细。考虑患者仍有脾肾亏虚、湿热内蕴之象。年5月31日三诊。将上方黄芪加至60g,党参加至15g,以增强益气之功效,加补骨脂10g、五味子10g、淫羊藿10g,以加强补肾助阳之力;加萆薢30g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患者已服中药16周,期间患者病情无加重或反复。现左眼睑仅劳累后偶有下垂,全身症状不明显,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治法、处方及调护同前。年7月5日四诊。患者双眼睑裂大小正常,仅下午至晚间服药前自觉左眼轻微异物感,无全身症状,纳可,眠欠安,夜尿频,每夜3~4次。舌红,苔薄白,脉细略沉。患者病情好转,目前眠欠安、夜尿频多,结合舌脉,加菟丝子10g以固肾缩尿,加熟地黄15g以滋补肾阴。根据患者舌苔薄白、脉沉细,考虑湿热毒邪已去,可去清热解毒之药。年10月20日五诊。患者3天前户外活动后受凉,出现咽痛,自服“维C银翘片”等药物后咽痛症状好转。昨日午后发现左眼上睑下垂明显,无复视,无全身乏力。今日晨起左眼上睑下垂较昨日缓解,早餐后再度加重,遂来就诊。现患者左眼睑下垂,无复视,无全身乏力及酸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患者此次受凉后病情反复,考虑患者自身体质较弱,气虚为主,加之风邪外袭致病情反复,现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疏风清热解表的药物,在鼓舞正气的同时祛邪外出。暂停调整中药剂量,服用1周后视病情加减中药服用量。年1月5日六诊。患者服方后病情好转,双眼睑裂大小正常,早晚无异。已于1月前自行将服药量改为每天1/2剂,期间患者病情平稳。继用前方,每3个月减量1次,减量顺序为:每日1/2剂,隔2日1剂,每周1剂,直至停药。随访1年余,患者至今病情无反复。主治医师:王世龙,男,汉族,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主治医师,从医20余年,通过中医经典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治疗理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擅长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以萎证为辩证要点;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眼球震颤、老年性震颤、酒精性震颤等以痉证为辩证要点;白塞氏综合征。扁平苔藓、视神经脊髓炎等自身免疫异常导致以正气不足为辩证要点;脑血管意外、耳鸣、脑鸣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以功能失用或肢体废用为辩证要点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证诊治中,善调脾胃以滋养气血,疏肝以利经络,益肾调精以养髓复脑,在对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运用和总结中,逐步总结认识到"五脏虚致痿",并重视痰、湿、瘀、风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重脾胃气的调节护卫,恪守中医补土派的治病原则。总结出的五龙荣肌汤,五龙震颤汤,五龙通络汤等方剂在临床得到灵活广泛的运用。临证善用虫药、藤药、补益药,五脏辩证为基础,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准则。在临床上为众多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