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亲历之手术感受系列之二前交叉韧带
hi,各位病友大家好,我来返场啦!三个月前我曾向杨教授提交了一份前叉重建术后三个月的康复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已经是我术后半年的日子了!所以再总结一番来记录这段“美妙的”康复历程。
03:07首先给大家报个喜:“我恢复的还挺好的!”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就乖乖按照康复计划执行着,术后三个月之后除了肌肉训练之外还增加了功能恢复训练,在肌肉训练方面逐渐增加负重,在功能方面已经慢慢恢复跑跳,以至于到现在完成了许多术前不敢做的动作,甚至手术腿的平衡能力比好腿还要强!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康复上了,所以权衡之下,术后5-6月我暂停了专业康复机构的训练计划,而选择在家自己进行后期的康复训练,度过了被“帕梅拉”支配的每一天!正是因为每天有计划的训练,日积月累,之前萎缩的肌肉才有了较明显的恢复,这也证实了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会在漫漫康复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的观点。
在做手术之前,我一直在网上搜查手术以及康复的相关资料,但还是带有很多疑惑,不知道术后我需要做什么、饮食要注意什么、康复都要练什么、甚至包括我要休息多久、要如何规划时间等等......再加上网上看到的一些“掰腿”视频,吓得战战兢兢,灌输给自己了一些负能量信息,所以想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想告诉大家对于康复不用过度紧张与恐惧,按照流程一步步走,都能顺利完成。那么下面就来系统的回顾一下我这半年来的康复历程吧:
术后1-2周:由于疫情,术后两周我选择了在家自我康复,每天都把杨教授(我的主刀医生)对我的叮嘱“术后尽早康复,不要把自己当成病人”铭记在心!很幸运的是术后第3天,请到了我的康复朋友到家里帮助我,教会我动作要领。每天我都会按照“康复清单”认真执行——踝泵训练、伸直腿训练(膝过伸)、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以及负重拄拐行走,并且两周弯腿达到95度。
术后3-4周:术后2周之后我便开始每周固定时间去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这段时间主要是练习股四头肌及臀肌力量、左右重心转换、单腿平衡支撑、单拐行走到脱拐行走以及跨障碍物行走,弯腿大概度。此外,还要注意髌骨活动度,避免因肿胀引起的活动受限。
术后5周:开始不带支具的练习走路了,并且多组动作练习伸膝(防止以后走路时腿伸直欠佳导致的瘸腿),回家也是不断练习膝过伸、单腿平衡能力、靠墙静蹲以及臀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后群肌肉激活,并且每天按时自我主动弯腿
术后6-7周:开始简单的功能训练了,比如单腿下蹲控制、双腿小跳训练到单腿起跳下落控制、臀桥等等,从平地到楼梯上、从简单小跳到双腿跳跃转身,这段时间弯腿进步很大,已经可以主动弯腿到度,并已摘取支具。
术后8-9周:主要是患腿肌力以及稳定性训练,深蹲、单腿硬拉、弹力带臀肌激活,而且可以独立连贯的上下楼梯了,训练难度逐步提升、训练强度逐渐加大,可以明显感受到患腿比以前有力了,平衡力也比之前提升了。
术后10-12周:从10周开始我已经明显感受到患腿的力量以及功能的恢复比之前好多了,每天我都会骑单车(保持膝关节灵活性)以及力量训练,甚至有时外出都会忘记自己才做完手术不久,当然最令我满意的是,第12周的时候已经可以在跑步机上慢跑了。这段时间没有每天硬性的弯腿,但是角度自然恢复已经完全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基本接近全角。
术后3-6月,除了继续增强力量训练之外,还开始了专项功能训练,比如单腿跳转体90度、双腿跳转单腿跳、抗阻力50米跑等等,还有一些基础的羽毛球步伐训练。没去康复机构的这段日子我也没有偷懒,每天都跟着视频锻炼臀腿和腹部核心运动。
以上就是我这半年来的康复记录啦!具体训练内容在我附加的视频里都有展现,希望可以给做完手术的患者们提供一些参考,但是不要和我比较,每个人的康复进程都不一样,要乖乖听主刀医生的话。想和大家分享最重要一点就是康复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把握好术后三个月最佳康复时期,保证伸膝、屈膝活动度大致与健侧相同,再外加肌肉训练(对于我们非运动员而言)就妥妥的啦。
康复路漫漫,但一定是段难忘的经历,每天进步一点,距离回到赛场就更近一步,期待那一天到来!最后祝各位患者早日康复、重返赛场!
几条小提示:
1、严格执行康复计划;一定听主刀医生的话;
2、正常饮食,切忌大鱼大肉胡吃海塞,否则增加减肥难度哦;
3、若工作允许,病假尽量休满三个月,留给康复大部分时间;
4、前三个月对于术后康复十分重要;伸膝和屈膝也同样重要;
5、支具何时摘除请遵照主刀医生建议;
6、一直保持肌肉力量训练和膝盖平衡性、稳定性训练,对于未来回归赛场、防止复发都有很大帮助。
(以上仅个人经验总结,如有歧义请以专业解答为准;有关专业性问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