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未来作家年l

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未来作家

年“十佳作文”评选活动正火热进行中!真是金子,就要让它发光,而且是一而再地发光。经编委会决定,我们从过去一年篇稿件中甄选出60篇优秀作文,再一次展示给大家希望结合读者意见最终评选出年《未来作家》“十佳作文”在一个月时间内,我们陆续推出低小版、小学版、中学版、教师版“提名作文”各15篇,邀请读者朋友们来留言评选!今日推出最后一期——教师版优秀作文15篇,请大家动动手指,选出你心中的“十佳作文”哦!

教师版“提名作文”展示

1春 雪象山县技工学校 沈学东

是彤云和狂风催生了这澄澈透明的晶体,就像在沙子的刺激下,粗糙的蚌壳内孕育了璀璨的珍珠。

开始,天空布满戾气,黑压压的云层就像整日板着的包公脸。渐压渐低的云脚,几乎已经踩着了村西残破的篱笆墙。狂风是他抡起的鞭子不断甩动的声音,呼呼地响。本来以为就要下雨,可是雨水都化为精魂,那雪自然而然地来了。

晦曚的天空几乎就是白色的颗粒重叠起来的,黑暗又不是黑暗,亮光也不是亮光,一片片纤巧的白雪旋转着,就好像漂亮的美女优雅的舞姿,划出一道灵动的光影,就像那岸边漂浮的柳絮,亲昵地沾着游客的头发,就像成熟的菖蒲花被风吹散后,在田野的上空无拘束地飘扬……

可是狡狯的风就像一个顽劣的小子,不放弃它的捉弄,它以为雪是一个娇小而漂亮的女子,纤柔,没有力量,是可以欺负的,便跟在轻盈的雪的后面,呼呼地喘气,于是白雪翻卷起来。

雪聪明地离开了乌云,灵巧地避开了风的追逐,她要寻找一个高洁的地方落脚。如果运气不好,不幸落入湿润的坑洼,或者是积水的石凼,就迅速地融解。如果碰到了高燥的屋顶,清干的岩石,那雪便渐渐地积聚起来。你看她悠游自在,在海堤的上面,看潮浪,听潮音;在寂静的山坳,安宁不语,就像一个淑女,侧耳听松涛,享受那一份宁静;在田岸的茅草秆上,顽皮地压着不怕寒冷的青绿的叶子,顺着风,荡啊荡的,好像坐秋千,待风住了,她就圈着茅秆的脖子,或者挽着茅秆的腰,紧紧地贴着,不愿意松手。

她愿意把枯枝装扮成春天来临的样子,于是快乐地落在树枝上,光秃秃的枝条,点缀上素华的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世间便有了暖意。

她希望看见庄稼的种子萌芽,于是温厚地落在被翻耕过的田野上,犁过的泥土平铺着,她便顺着细碎的裂缝偷偷张望,然后融化的身体就像母亲清凉的乳汁,慢慢地渗透进田野。她伸展四肢,拥抱着大地,用身体来温暖那些地底下的生灵。她似乎听到种子爆裂的声音,看到苗头缓慢地从苞沟里伸出手来,她感觉那些稚嫩的孩子在贪婪地吮吸着乳汁,吱吱作响,于是不由自主地有了母亲的情怀。

她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你看山茶开得正妍,青青的梅枝,虽然不见叶子,可是细小的米粒状花朵密密地挤在树枝的骨节里,争先恐后地窥探春天的奥秘。绽放的花瓣是树枝的舌头,吻着清凉的雪水,春雪羞涩了,身体融化得更快了。

她甚至着迷清澈的流水,着迷于他哗哗地自由奔腾。她希望水位更高一些,流速更快一些,于是奋不顾身地跃入小溪,或者就贴在岸边,铺在薄薄的冰层上,她看到了小鱼在岩石的缝隙里静浮着,瘦瘦的,便有点不舍,她看到了水草不怕冷,调皮地打着手势,招呼自己,便有点兴奋。她甚至看到了独自坐在岸边垂钓的渔夫,披着的厚厚的蓑衣,晕红的,粗糙的,像件古董,于是纷纷地粘上去,让他成了一座塑像。她还想着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可是因为热情,身体融化得更快了。

风停云霁,可是雪漫山遍野都是。远望山峰,银装素裹,雪如粉,如沙,映着绿,映着黄,映着红,清淡的画画,满含着活力。村庄外边的海堤被遮盖了,成为长长的痕迹。村庄里,茅屋盖上了棉被,显得有点臃肿。茅秆折断了,枯黄的茎衰败无力。青翠的竹林里,雪从叶子上悄悄地滑落,沙沙地响,清幽的松林里,一块一块的积雪,有的厚厚的,有的露着泥土。角麂张着水灵灵的眼睛,谨慎地沿着小径走过来,踩裂了冰冻的雪块,吱嘎吱嘎地响。素洁的土地上,麻雀飞来,兴奋地找食,只要得到了一颗果粒,就抑制不住快乐,呼朋引友,叽叽喳喳地叫唤。

人们也从屋子里走出来。孩子们打雪仗,垒雪球,塑雪人,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头上戴着皮套子,穿着棉袄,戴着手套,拿着扫帚,提着铲子,在道路上扫雪。瑞雪兆丰年,确实是个好兆头。

2荷兰小镇宁波市四明中学 高丽娜

读大仲马小说《黑郁金香》时,他笔下的黑郁金香是“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妖魅。只不过,它们的神秘与妖魅,我们是无缘见到了:季节这个魔法师,把许多美好的事物禁锢在它的魔法之下,有些可以改变,有些不能。窗外,辽阔的草地上,那些大地深处残留的郁金花香,我似乎隔着玻璃也闻得到。没有了淡雅高贵的郁金香,还有悠悠转动的风车和我们欣赏旖旎风光的一颗美好之心。

此刻,我们正走在赛斯河边。它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风车小镇。女儿豆豆告诉我们,这里是“童话小镇”,她还专门给依依妹妹做了攻略。依依竭力睁大她的小眼睛,惊奇地再三发问:“真的吗?真的吗?真的是专门给我做的攻略?”她感受到了来自豆豆姐姐特殊的重视与眷顾。

这是一座秀美安详的古老村庄。风一览无余地吹来,在我的眼里,风车周身似乎始终拥有一种燃烧的少年梦,并且体现得淋漓尽致。

顺着寂寞的乡间小沙路往前走,有几个家庭同我们一样,向前慢慢地走着。

远远地,就看到了像是复制粘贴的风车,在蜿蜒的河畔慵懒地散布着。如果从半空中俯视的话,它们一定像是散落的米粒,饱满中有晶莹,内敛中有难以捕捉到的落寞。

夕阳里,风车挥舞着它巨大的长臂,仿佛正举起“武器”迎战,七百年前的中世纪的风车大战画面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与大风车正在酣战。他长矛在手,把大风车当作三头六臂的作战对手,催驴提矛,冲上前去,却被风车撞得头破血流,昏死在地。这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向世界的挥舞和宣告: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与这个焦虑的世界进行对抗。书中所描绘的“巨大的风车翼开始转动起来”的情景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

静静地走在通往村庄的小路上,你分明感觉到,它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清澈,明净,内敛。它的色泽和光华都是岁月给的,它的每一架风车和这里的空气好像都是不可复制的。无论是小路旁远处落日的余晖,河畔独自招摇的芦苇花絮,水面上悠闲的鸭子,或者落日余晖下熠熠生辉的、没有被冬天强劲的寒风吹落的一团团的小黄花,都像是永远不会消逝的画面,荡漾在每个接近它的人心中。这里的芦苇和别处的不同:别处的芦苇多数像唐代的雕塑一样,带着一股子丰圆壮肃味道;这里的芦苇像五官疏朗的魏晋雕塑,显得特别修长质朴。如果你细细端详,会发现,它们仿佛都用一条条修长的线条勾勒而成,和巨大的风车相互追逐,在蔚蓝色的天空下穿行、舞动,似乎从容不迫,又略带无所适从的彷徨。它们的骨架和丰姿,如果用《世说新语》里的话来说,应该就是“秀骨清像”。

河边有几棵高大的树。叶子已经落光,只留下一些遒劲的枝干向天空伸展着。上面有一簇簇的红色的小果,极像南天竹的果子,在晚霞中闪着琥珀色的光芒。河滩上布着不少巨大的风车。它们巨大魁梧的身子一个接一个连成一条巨大的长线,迂回在许多簇拥着枯黄色芦苇的河岸之间,向远处望去,有些茫无际涯的辽远。如果是在夏天,郁郁葱葱的芦苇头顶着巨大的芦花,娇羞地低着头,远望过去,会不会就像俄罗斯诗人笔下蓝绿色的林海?到了秋天,巨大的芦花一片乳白。现在是冬天的傍晚,芦花和叶子的颜色都像一位洗去铅华的女子,褪去了色彩和丰饶,留下了经过风霜与雨雪洗礼后的凋零之美:它那细长而又柔韧的身子,被金色的夕阳一照,橘黄里掺杂着金红,淡如雾霭;回首望去,天际与河面上渐渐升起的水汽成了一体,仿佛一片紫色的微茫。这紫色的微茫好像梦幻曲一般,染上了忧郁的微笑。它显得那么亲切,连那浸透到心底的“看看美丽世界”的心语,也透着一股子土厚水深的童话情怀,好像“童话”这两个字的全部内涵,都集中在了这小小的紫色的微茫然上了。

我最喜欢冬天的芦苇。只有到冬天,它那细长、柔韧的叶子,轻柔得似乎一团水墨,和烟雾一般,远处的它们越来越淡,终于和远处的雾霭化为一体,变成了一片青紫色的微茫。有时你甚至觉得它们不是芦花,而是芦花们团在一起的快乐和闹腾。

在这里,我又想起了东钱湖畔的芦苇。是它们,让我内心涌起了那么绚烂多彩的诗意;是它们,让我感受到柔韧和自信的力量;也是它们,让我携带着泪水,回忆起自己在故乡大雪纷飞中的那一抹绿影……是它们,让我成全了自己内心那些不羁的梦想与妖娆的诗意。

风车终于走过了它们的宿命般的命运,如今矗立在这条静静流淌的河畔,有些落寞,又有些骄傲。风车命运的剧烈跌宕,如世间的人生无常。

3绍兴的高度镇海中学 陈涛

有些地方并不大,但足以让我们仰望,就好像绍兴。

绍兴城并不大,不过是万平方公里的0.03%,横缀在浙江的腰肢,一颗灰白色的痣。

虽是在绍兴城长大,但这个田字格里横竖流经的水却未成为我记忆中的鎏金异彩,直到二十岁,我才第一次走进这个被语文老师说得神乎其神的地方。于是乎,记忆中那个八字胡鲁迅、短匕首秋瑾、青藤下徐渭……像是一个个熟悉的朋友或躺或坐在那个木色乌亮的乌篷船里,一一向我打招呼。

一进绍兴,躲过了人群和闹市,找到一条修长而泛黄的小巷,满目是青石板、土黄泥。一缕黄酒香飘出了深巷,我抚摸着两边素白泛灰的泥墙,找寻着这一缕酒香。在绍兴,酒香是不怕巷子深的!哦,对了,八百年前的今天,陆放翁思慕的那个姑娘,他父亲是否也打开了一坛女儿红呢?

陆放翁最终还是郁郁寡欢了,沉溺在这座小城的一角,一杯接着一杯的黄酒,一首接着一首的新词,一觞一咏。陆放翁最终还是离开了绍兴城,只有一座沈园,穿不透爱恨别离的枷锁,久久地遗落在这座小城了,陪伴它的还有一个被春深锁住了情愁的女子,她悲伤地吟唱着那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穿过小巷,七弯八绕,走尽石板路,便是沈园。沈园,据说是宋代某个富商出钱造的,能在这座文化厚实得像城墙的城市建造这样一座园子,想必那个富商也是个有文化之人吧。一块素净的原木牌匾,上面印刻着“沈氏园”三个字,字体圆润而清秀,笔锋宛转而有力,点染着墨绿色的老漆,映衬着旁边那对红灯笼越发像姑娘羞涩的面颊。园子的左侧是一条回形长廊,两条粗壮的铁索镶嵌在两人高的乌木柱子上,上面挂着一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铜锁,这是沈园应有的样子吗?遂想起韩国南山塔两侧锁链上的把把旧锁,这一锁就锁住了婚姻和爱情。

折过葫芦池,穿过六角井亭,看一眼双桂堂,我徜徉于假山与绿水、亭台和楼阁构建起来的书香之园,但始终找不到一丁点儿的归属感,或许是我习惯了外面的喧闹吧,又或者是这里被外面搅得太喧闹了。转眼抬头一见,便是孤鹤轩。“孤鹤哀鸣”也许是陆放翁的自喻,于天于地于官无所栖息,便只能“读书轩中”,或“凭几而书”,书一句“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又或一句“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孤鹤轩简单干净,一如绍兴整个儿的风格,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创作的欲望,“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书架上罗列着几本线装书,不远处一张书几,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深墨一点,满纸繁华,好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绍兴的骨气,即便放不下那些儿女情长,放不下爱恨情仇,但临别之时也是那一句“壮怀激烈”“朝天阙”。

一出沈园,便乘车去往兰亭,王右军说这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便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踏入兰亭,告别省道上的车水马龙与川流不息,任何时代的代步工具都不属于这里。一大片竹林仿佛穿越时光坐落在这里,层层叠层层地簇拥着乌木色的瓦砖,瓷白色的墙壁。

兰亭的大门算不上大门,不过是竹林中的一道小小的门槛,跨过去,便置身诗境:一条曲折蜿蜒的泥路,两侧点缀着些蜿蜒的流水,几座小桥似平地般横跨其上,坚实而有力地承载着满园的竹香、书香和墨香。遥接两岸竹林,一块硕大的文碑,镌刻着“鵞池”二字,割断了流觞亭门口惬意的人群。

再往前,便是“临池十八缸”,口口都有半人那么高,若说是王羲之的“入木三分,满池墨色”造就了“鵞”字中的那份飘洒自如,那么王献之的“临池十八缸”就造就了“池”字中的那份灵动深刻。这一块小小的石碑,是这座文化城市的最好缩影,飘洒却深刻,灵动又自如。有人让我买一支毛笔蘸着水在石板上临摹一番这两父子的书法,我婉拒,只莞尔一笑,便朝着无人问津的花圃里去了。

老花农见我来很奇怪,便知他那儿自是少有人去,人们习惯了和碑文合影,习惯了和商贩谈价格然后兴致勃勃地买一把折扇,习惯了买一支毛笔挥洒自如地临摹,却遗忘了这个活在诗花中的花农。花农泡了一杯去年秋天做的桂花茶,一口清甜,满口清香。他说,他在这里十多年,每天就是浇水修剪,如果把这些精心照看的花拿到各个地方去,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但他不要钱,他只想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养花。

捧起那杯桂花茶,从狭小的窗户看出去,是一湾浅浅的流水流出涓涓的模样,是一条古老的栈道勾画出兰亭最古老的模样,古道之下,流水之上,便是亭子几顶,几个老人坐在里面下棋。古道之外便是大片大片的树林,树林之外,便是其他城市,城市之外的是什么,我看也看不清。

我低头呷了一口桂花茶,我问,那座城市过去是什么?

老农慢悠悠地说,那是一座山,一座要抬头看的山。

4千载风雅铭云山宁波中学 时剑波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节点,由剡溪这条晋唐诗文中的最美溪流逦迤贯穿,东连四明,南望天台,与会稽一脉相通。就在这片蔚然而深秀的所在,古木苍翠、青峰参差,更兼碧溪萦纡、瀑布挂川,汇集山川形胜,一副楹联“洞天福地怀墨叟,曲水丹山见金庭”道尽剡中的山水佳绝。

金庭观——史载一代“书圣”王羲之的最后归地就坐落此处,眼前一座道观形制的建筑,阙皆朱漆,方正清雅。静一静心神,带一份敬意,我轻轻走至古柏掩映下的观前,轻叩铜环,推开一扇朱门。

开启这扇门,也就开启了一扇通往千年风雅的时光之门。那是一个族群迁徙王朝更迭的时代,一个社会失序动荡频仍的时代,却也是一个南北融合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一个文化交辉风雅尽现的时代。随着东晋士族“衣冠渡江”举族南迁,出身六朝显族的山东琅琊王氏,作为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的王导、王敦的族侄,王羲之也携家人入浙,官至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后因性格、官事等诸多不协,最终称病去职,“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每每忘归而深情地感叹“我卒当乐死”。遍历诸郡、穷诸名山之后,他对“壮洞天之形胜,为福地之灵宗”的金庭心有所属,潜心书艺,修术黄老,在此地烙下了“书圣”生命的深深印痕。也许江南的秀丽与温润,让王羲之的书法更臻流丽飘逸,洒脱狂放。

青山叠嶂,水墨尽染,金庭观仿佛静立于时光之外,亘古如斯。循幽径,入深处,方见别有天地。书圣殿重楼翘檐、飞阁翔丹,潺湲阁流水淙淙、如鸣佩环,右军祠嵯峨巍然、庄重典雅,其中有以根雕呈现的王羲之像,面容清朗,神态闲雅,情韵流转,自然生动。沿着庭院长廊曲折迂回,一路不时可见名家碑帖、书法条幅,成为一次领受翰墨技艺的绝佳之所。道旁有相传王羲之亲手种植的古柏,树干斑驳,虬枝苍老,而枝头又分明绽出一叶绿意,生生不息。

愈往里行,愈往时光深处。观后之山为瀑布山,又名紫藤山,山麓有一座古朴雅重的牌坊,横额上镌刻有“晋王右军墓道”字样,幽长的墓道以鹅卵石铺就,圆润光滑间有蔓草,伴着两旁的塔柏延伸致远。此刻有晚霞泛红,透过苍翠的松柏,将斑驳的光影洒在地上,夕阳的跃动多彩更映衬出墓园的幽静肃穆。拾级而上,登至平台,上面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飨亭,亭前柱上刻有一联,以行草书曰“一管擎天笔,千秋誓墓文”。亭内竖立一块墓碑,正面书“晋王右军墓”,字体苍劲浑厚,背面刻“大明弘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日,浙江等处承宣布布政司使右参议吴重立”。墓呈圆形,四周青石围砌,顶上青草翠色。这个背山面水的墓园,已成为书法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圣地,不时有朝圣者追随而来,以自己的方式拜谒书圣。墓园里有日本民间著名书法团体天溪会所立的显彰碑,并在墓道旁种植了一片樱花林,他们以结体遒美、端秀清丽的王派书法为宗,每隔五年不远千里,都会派人专程前来拜祭,以此表达对书法传承源头之虔敬,中国文化所赐恩惠之谢意。

走在山水之间,亲近这片土地,遥远的绝版魏晋在眼前渐渐复活,这是一个率于性、深于情、审于美的时代。时光铭记了那些性情独具、风姿卓绝的人物,王羲之的形象在其中尤为鲜活。太傅郗鉴想与王家联姻,遣使选婿,王家子弟各自矜持,唯独王羲之坦腹而卧,若无其事,于是被选为东床快婿。坦腹并不只是寻常的不拘小节,而是意味着精神的自由不羁、赤诚相见,坦露的是生命的本然与性情的率真,这表明了王羲之不被世俗掩盖的生命力量的蓬勃健旺,如宗白华先生所言“风神潇洒,不滞于物”。有天质自然、飘逸脱俗,才有他情驰神纵、震铄古今的艺术创造,“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乎之技不正是他内在气韵的外化吗?

幽然怀想,神思飘远,自然想到了距此不远的兰亭聚会,那个极尽风雅的著名春日。暮春三月,风物尤美,天朗气清,山明水秀,和风吹拂,竹林摇曳,构成一幅清丽淡雅的江南长卷。自然如此清亮澄澈,王羲之和南渡江左的一时俊秀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人,诗酒觞咏,适意从容,置身性灵山水中抒发雅人深致。清流激湍,过滤了世俗的尘埃;游目骋怀,宇宙都被纳入胸怀。此刻似乎物我同化,人生的荣辱毁誉,都显得轻渺微茫。在他们眼中,只有自然的超然寂远和自身精神的自由美好。如此的率真任情,才有了辞采清丽、文思幽远的兰亭雅集。因为向外发现了自然的美好,向内发现了自我的深情,所以王羲之那趁着醉意一挥而就的《兰亭集序》,笔墨光泽与熠熠文才珠联璧合,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兰亭也成为一代士人的精神地标,自由纵情、任性不羁、自然而为、卓尔不群,艺术化的人生方式永远被定格在了其中。千载而下,凝神注目,仍能感到王羲之的书法气韵流动之间,美与不羁的力量,正穿越千古而来。

而今,一切归于静寂,而风雅凝于云山之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魏晋之风,山高水长。那就放慢脚步,静静地行走于云林山野,去遇合一个时代的风雅吧。

5人间烟火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辜成艳

这个夏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开始学着下厨房,感受人间烟火。

大多数时候,公园晨跑结束后我就直接踱向菜场。清晨六点半,小区旁的路边菜场已然十分热闹。

最常光顾的是鱼店。来点什么?鲈鱼或鱼头。因为先生最爱的是清蒸鲈鱼和红烧鱼头。“大一点还是小一点?”从水中捞起,卖家微笑着递给我看。案板上,用刀背把鱼敲晕,过秤,然后刮鱼鳞,开膛破肚,挖鳃掏肠,水桶里再捞一下,装袋。整个菜场卖鱼虾的,她是唯一的女子。我总是静静地看着她,心里暗暗叹服,这个身材微胖、总是穿着黑色T恤、黑色水裤和雨鞋的女子,手起刀落,动作干脆麻利,绝无半点拖泥带水,而她的一双丹凤眼,总是微微笑着,杀鱼时如此专注,看向顾客时又如此真诚。有一次,她忘记戴手套,整双手在水中泡得发白,我看了心疼:“今天怎么没戴手套?”“早上走得急,忘了。”又是微微一笑。第一次觉得,丹凤眼的女子真美!

卖牛肉的是一对年近五十的夫妻。不是每天都有黄牛肉卖,店里也兼卖白斩鸡之类。我不懂肉,只想着每次去潮汕牛肉火锅店吃牛肉时那些吊龙、匙柄的名字就觉得晕乎。“适合小孩子吃的是什么肉?”一个纯粹的傻妈妈形象,好在每次买回家的肉总是肉质鲜嫩,和土豆或胡萝卜或番茄搭配着能满足小儿那日益刁钻的嘴和胃。未被欺骗过的傻人便越发执着地认定了喜欢了这家店。这家店切肉剁骨之类的活儿都是由老公来做,老婆除了收收钱,就是温柔地笑眯眯地看着老公做这做那。我说:“老板娘,帮我来一块适合小孩吃的肉。”她总是笑眯眯的:“等等哦,等我老公忙完,他知道什么肉好。”言语之中尽是柔顺,这样的夫唱妇随,好喜欢!

夏日的菜场,最有生活气息的当属那些红红绿绿的蔬菜了,绿青瓜、红番茄、紫茄子、麻天罗、橙南瓜,大多数是从不远处的镇子过来的。挑着自家种的菜,不必吆喝,那些带着阳光雨露和阳光气息的精灵总是最为抢手。或许大家都懂得,在一份精致的菜肴之中,食材总是摆在第一位的,就连我这个新手,只需一点油盐也能把如此食材变成让小儿大快朵颐的美食。常去的菜摊,卖菜的是一个老婆婆,她把青瓜掰成两段,告诉我,自家种的青瓜,里面的籽才是小小的哦。她记得我问过有没有土豆,第二天就用袋子装了来:“太重了,我搬不动咯!”她帮我挑细细长长的茄子:“这个样子的不会老哦,锅里蒸蒸,葱油浇上去,喷香咧!”如此淳朴可爱,总让人想起故乡的外婆。

有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菜农,菜的品种中就多了本地不常见的紫苏啊,红薯梗啊,萝卜菜啊……偶尔有一个满脸羞涩的小女儿跟着她,怯怯地帮顾客拿塑料袋子,或者找找零钱什么的。妈妈很热情:“这个季节,我们老家就喜欢吃萝卜菜咧,叶子摘掉,水里担(焯)一下,萝卜丁加点红辣椒,好看好吃得很咧!”不用打听,也猜得着,那江西或四川的故乡,就浸润在这份简简单单的萝卜菜里了。

还有只卖宁夏西瓜的中年男子,我爱看他用一把弯刀小心翼翼地把瓜切开的样子,极尽呵护;大声吆喝着“上班一族,不要空腹”的卖粥帅小伙儿,把他对生活的热情送到很远;每天让顾客自己往铁桶放钱找钱,也允许顾客等不及了自己炸根油条拿走的永远生意火爆的大饼油条店,都是那么暖心……

我的同样不谙人间烟火的小儿,也随我一起认识餐桌美食的来源,听我给他讲一些美丽的故事,有关张翰的鲈鱼和汪曾祺的秋葵,听我给他说一些美丽的名字,有关紫苏和无花果,他开始慢慢懂得,一份美食,和乡土乡情有关,也和生命有关。

终有一天,我会告诉他,这个聚集人间烟火的地方,其实,曾有一个古典而诗意的名字,叫张六四房。他在成长过程中见到的诺丁汉大学、院士公园,曾经是有着流水绕孤村的意境的,这里曾是数丛沙草群鸥飞,万顷江田一鹭飞的江南缩影,虽然曾经的亭台、楼阁已然消逝,但这个曾经充满古典意蕴的地方安放了小村人精神上的适意,并以另一种形态成了很多异乡人的另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这里,有一群活得热火朝天的人!

6情定亚木沟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王群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我们遇见亚木沟,当亚木沟的水遇见薛大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那天,原定去梵净山,因为那里是梵天净土,因为7月2日它刚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想必定非凡品。清晨,我们冒着大雨从凤凰出发,开出湖南边界已是艳阳高照,我们对今日之行满怀期待,结果被告知:“因为下过大雨,上面山洪暴发,所以现在不能上山了。”那么,接下来去哪儿?我想起做攻略的时候看到有个叫亚木沟的就在附近而且也是4A景区,一向随遇而安的我当即决定:就去亚木沟!

下车,只见一根木头做了天然的大门,上面藤蔓森森,竟像一座古堡,旁边写着三个红色的大字——亚木沟。往纵深处看去,但见数座山头,云缠雾绕,缥缈如仙境,我们不由得感叹:果然是梵净山脚,一切颇有仙气。

闲闲地走过“中国第一玉牛”,来到民俗博物馆,一干人等玩起了识字游戏。说来汗颜,那些古文物的名字里三个字常有两个是不认识的,亏了旁边的拼音,我们且行且认,重温那段学字的时光。在“天下第一鼓”那里,一群人开始分开了,好爬山的开始了竞爬,好摄影的开始了选景,薛则架起了他的三脚架。他的三脚架自来贵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第一天他身体不适扛相机都困难;看黄果树瀑布那天因为瀑布太过壮观,独行的他顾此失彼,兼之游人如潮,那木板颤颤巍巍,终究没有拍出理想效果。

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前,杨说:“我实在看不出各个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每个地方都和九峰山很像,不过是弯弯曲曲的路、绿树、溪流、瀑布,比如马岭河瀑布就是九峰山龙潭飞瀑拉长一些,比如黄果树瀑布就是把九峰山瀑布拉宽一点,有什么不同?”说得几个人大笑起来,恐怕也是第一次听说瀑布可以“拉长拉宽”地复制粘贴,刹那间似乎也对学生作文中所有爬山类的都是“如有雷同,纯属拉长拉宽”有了更好的了解。

“这里的石头很奇怪,你看,前面一路行来都是紫红色,现在开始有绿色出现!”我对汪说:“这红色的叫紫袍玉带石,是这里的特色,绿色的我也不知道。”“老吴,快把这块石头背了去,放你家客厅茶几,绝配!”顺着潇洒哥的手指看去,那里果然静静地躺着一块石头,那绿色勾勒的青山,那紫红色的分明是水,绕在山间,一幅天然山水图!大自然的美就在这里,她静静地待在那儿,不言不语,似乎在告诉我们:你来或不来,我都在那里!

眼前的水清澈异常,我忽然心生疑惑,这离梵净山那么近,上面山洪暴发,这里不该也是浊流滔天吗?缘何至清?一问,有人说,这就是亚木沟的神奇之处,因为它流经了梵净山,有了灵性,洗去了一切污浊,所以,这里的水一直就是清澈的!

“迷你黄果树瀑布!若是大杨在,又会说九峰山瀑布压短压扁了!”我们又笑起来。这应该是亚木沟最美的瀑布了,眼前的瀑布像一道珠帘,静静地悬挂着,到了下面,因了落差因了石头一跌再跌形成叠瀑,恰如一朵盛开的水莲花,飞溅的碎珠滚玉又让这朵莲充满了灵性。薛说,马岭河瀑布是银秀入壑,陡坡塘是万马入坝,黄果树是从天飞泻。我说,马岭河是飞天的仙子,一袭白裙舞翩跹;陡坡塘是水浒里的好汉,你拥我挤豪气干云;黄果树是李白的诗,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奇飘逸;亚木沟的水是王观的词,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的温婉羞涩。

“你终于回来了,给我们看看你的大作。”终于等到了薛大师,重温了刚才的记忆:流水如丝如滑,绸缎般缓缓流淌,上面笼一层淡淡的烟,如雾如纱。不由暗暗感叹:亚木沟的水遇见薛,是最美的安排!

7不忘初心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初级中学 潘碧燕

这个初秋的周末,阳光依然灿烂,久居闹市的我和家人一起驱车来到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个名叫“雁村”的风景秀丽的小山村赏秋。

暖阳下的小山村被群山绿树包围着,村前有条宽宽的小溪,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淌着,溪水里有一群鸭子在互相追逐、嬉戏,不时发出嘎嘎嘎的叫声,给静谧的山村注入生机。小村大概有一二百户人家,屋舍林立在溪的两岸,高高低低却井然有序地依山而建,大多是古朴的老房子,也夹杂着少许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漂亮的新宅居,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山居风景线,依山傍水的小村在画家的眼里肯定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我们沿着鹅卵石铺就的溪涧小道缓缓而行,围着溪边而建的房舍院子,家家户户都非常干净,所见的村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估计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求学去了吧。老人们有的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安详地晒着太阳;有的老妇人在溪边洗衣服、洗拖把;也有三五成群坐在石桥边的石凳上聊天;还偶遇一桌老人在小院里打着小麻将消遣,好不悠闲,这也许是山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了。淳朴的山民们一见我们都热情地微笑着主动打招呼,还热情地请我们歇歇脚与我们拉家常。

很快,我们绕着村庄走完了一圈,打算返程时,却意外地在村口的候车站亭子里,发现了石刻碑文上童中人老先生的手迹及署名,这让我惊喜不已:莫非这位有过一面之交但却给过我莫大鼓励的童老先生还健在,而且就住在这个小村里?带着疑问上前询问一位村民,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没错!多年来一直在心里念叨的童老先生的确还健在,而且就住在他这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小村里。啊,这不是真的吧?真得让我有点不能自已,竟怀疑自己是否在梦游呢!平生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无巧不成书”这个成语的真谛!

于是我们连忙折回村庄,顺着村人指点的路线很快找到了童老先生的家。说实话,我俩要是在路上相逢,绝对是彼此不认得对方了。毕竟只有过一面之交,并且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当我走进童老先生家门时,已经94岁高龄的先生,竟然还精神矍铄地坚持发挥余热,正专心伏案在为村里撰写村史。看到这一幕,我感慨万千。童老先生真是不忘初心,笔耕不辍啊!当我握住老人的手并告诉老人家,我是当年在老家的小山村教书时,曾收到他的鼓励信的那个晚辈时,童老竟立马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感动至极,往事并不如烟,历历在目……在洒满阳光的农家小院里,与童老先生一起开启记忆的闸门,尽情地回味逝去岁月中我们仅有过的两次难忘的交集……

那时我初为人师,正逢撤区扩镇并乡时代,在中学代课的我因学校撤并而转到自己家乡的村小任教。那是一所全校只有一个复式单班的山村“袖珍”学校,学校只有孤零零的我一名教师,每天身兼数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大姐姐和小保姆等。

爱好并不广泛的我,喜欢文学与写作,那年辅导学生参加市作文竞赛,我校的三个孩子很荣幸地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和获奖消息在《宁波晚报》上刊登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一封用毛笔小楷写就的遒劲有力的陌生读者的来信,展开细读,原来是曾在故乡的镇校任教过但未曾谋面的颇有声望的老前辈童中人老师给我的鼓励和鞭策信。

来信无疑是一帖精神良药,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我的高师自考学业,并期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立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鄞州区招聘教师,我以第一名的笔试成绩,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公立教师。我心里很清楚:这一切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更是童老师鼓励和鞭策的结果。

第二年,我在晚报上看到“我珍藏的一封信”的征文后,立马把收藏的童老先生的信件复印后,再详细地附上此信的缘由,投稿后,结果很荣幸获得了特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所领取的奖金高达两千元,是我当年月工资的两倍还多。巧合的是,童老先生从家里所订的晚报上也看到了这篇征文及获奖消息,有心的老人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我,于是我和几位学姐(童老教过的学生)驱车专程去看望他,当时年近80高龄的童老先生住在乡下他女儿家里。我们曾约定在童老80岁的生日时再去看望老人家的,孰料后来因童老居所搬迁而失联至今,已近二十年了……

这次意外的重逢,让我们彼此惊叹这段忘年交的情谊,老人家告诉我,他的晚年生活很充实,一直笔耕不辍,坚持用毛笔小楷写诗文,并整理成册,还复印了几份,送与亲朋好友。现在他还在为村里撰写村史,计划写十章,已经完成了九章。我不禁为老人的不忘初心而敬仰不已……

临别时,老人把一本自己编写的诗文手稿复印件《竹斋文集》送给我,并郑重地签名盖章留念。我让家人拍下了我和老人的珍贵合照,期待着下次的再见,并祝愿老人永远健康长寿。

8一池荷香余姚市梦麟中学 刘轲

每到年关购物,我总要从网上购买一些家乡的莲藕,因为实在想念那莲藕的味道。老家在洪湖,那是一个盛产莲藕的鱼米之乡,在众多的家乡菜之中,我最爱莲藕,它全身是宝,母亲常用新鲜荷叶蒸发糕,蒸出来的发糕清香无比,也用干荷叶制茶,为全家人清暑化湿,还用莲子炖银耳,汤羹香甜可口,清热健胃。而我最爱母亲做的藕菜:嫩藕炒片,清脆多汁;老藕煨汤,鲜香甘醇;粉藕蒸肉,软糯油润,回味无穷。常年生活在外,怀念母亲的味道,便网购材料自己动手,以慰“馋乡之嘴”。卖家总是顺带放几颗洪湖的莲子在邮包之中,到如今手中积攒了二十多颗了。看着这些黝黑饱满的莲子,总想起那嫩嫩的莲蓬来。心想,如得一方池塘播下这些莲子,也许会长出一池荷香来,说不定还能长出洪湖的莲藕呢。

教学之余,随手翻阅手边闲书,看到《季荷》一文,讲的是季羡林先生在北大朗润园种洪湖荷花的故事。老先生播下五六粒莲子后,直到第三年才长出荷叶,第四年才绿成一片,并盛开了与众不同的颜色极艳的荷花,他的朋友周一良先生取名“季荷”,季先生觉得有趣,遂以文志之。读罢,深为季老爱荷之情感动,家乡的荷在老先生笔下是“勇敢”的,有“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荷花“高高凌驾于荷叶之上……睥睨一切”。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豪情。

网购几次,我终于有了二十多颗莲子,如果也有一方池塘,播种出一池荷香,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去年,我调入梦麟中学,学校生活区内有一个两亩见方的人工池塘,绿柳、假山、长廊、凉亭环绕其周,只是池中长着一簇簇的野生芦苇和茭白,好像缺点鲜艳的色彩。我何不把莲子播种到池中去呢?今年三月,我分两次把黝黑的莲子投进了水中,也投进了我的期盼。期盼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知道,季老等待了三年,恐怕我至少也得等待三年吧。何况季老是砸开了莲子投入水中的,而我却是囫囵一扔,丢进了水中,莲子能不能发芽我真的不知道。反正,我有了三年的期待。

有时,路过这个人工池塘,我会遐想:某一天,满池绿荷相倚,亭亭如盖,采莲人可以“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一阵清风拂过,田田的荷叶随风起伏,在湖面翻起层层绿波;而灼灼荷花,微张花瓣,娇羞欲语,“浮香绕曲岸”,就像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其实,这正是我童年所见过的情景。那时物质贫乏,堂前屋后的沟渠池塘长满了荷叶荷花,也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不少欢乐。每到初夏,便和光着膀子、赤着脚丫的小伙伴们一起蹚进那浅浅的池塘,摘一片大荷叶,中间对折,再把半圆两端重叠,找根竹签扎一扎,一顶荷叶帽就戴在头上了。拨开密密麻麻的荷叶秆,任凭叶心荡漾的水珠滑落,两只眼睛专注搜寻着水底那冒出泥土的嫩尖条,伸手顺着尖条往泥里抠,抠松泥土后,握住嫩尖轻轻一拔,一条乳白鲜嫩的藕簪(藕带)就采到了。在水中摆一摆,清洗掉上面的淤泥,送入口中,那就是最好的零食。因为嫩尖的头像毛笔,小伙伴们戏称“毛笔簪”。不需要多大工夫,各人腋下抱着十几条,爬上岸,涮涮脚,顶着荷叶帽,回家放进碗柜,预备着给大人做晚上的菜肴了。

生长在水乡的孩子,有谁没有打过莲蓬呢?盛夏,一群少年儿童,赶着牛儿去往青草茂盛的洪湖岸边,解开牛绳,任由牛儿悠闲地自寻青草,伙伴们则相约到湖岸边的浅滩打莲蓬,肥硕的荷叶间站立着一个个诱人的大莲蓬,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的抬头朝天吹,有的折个弯角侧身吹,只要是颗粒饱满的,都会成为小伙伴们的战利品。蹚进那齐腰深的湖水中,折一根长长的莲秆,把摘到的莲蓬串在莲秆上,待得上岸来,每个人手里拖着好几秆莲蓬串。坐到岸边草地上,边剥莲蓬边嬉笑,比试着谁采到的莲蓬最美味,比试着谁剥出的“莲蓬筛子”最好看……儿时的光景真是烂漫有趣,比起辛弃疾“溪头卧剥莲蓬”毫不逊色。故乡啊,早知长大后将要离你而去,我会把你的甜蜜多一些地深刻在心里。

不过,现在这个人工池塘上长得最多的还是野芦苇和野茭白,偶有几条鱼儿露出水面冒个泡,不见荷叶荷花的身影,鱼儿也不是自在地嬉戏。期待莲子快快地发芽,期待莲芽快快地生根,期待小荷尖尖,期待荷叶田田……

望着这平静的池水,我似乎闻到了一池荷香,一池故乡。

9落笔请注意宁波市北仑区华山小学 邵燕尔

一日,上高二的妹妹被语文中的宾语前置给难住了,便来询问我。一看作业本,硕大的一个红叉映入我的眼帘。“好家伙,你们老师批改作业可真有‘大家风范’!”我打趣道。“是啊,他倒是改得爽了,我可讨厌了,那也是我辛辛苦苦做的,但没办法,谁让他是老师呢……”

第二天批改作业,突然想起妹妹的话,我不禁慢下了自己的速度。随手翻开几本作业本,开始“欣赏”起我在孩子们作业本上的符号来。细细一看,原来我的打叉风格属于多样型:这个叉小小的,看了看题目,错误的程度不是很深;翻过一页,这个叉就有妹妹老师的风范了,属于一票否定型……多翻了几页,发现大大的红叉出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既然妹妹都会对老师的批改符号如此有想法,更何况是一些看到“优”“良”等各种等级的孩子呢,不知道孩子们在拿到作业本的时候,看到我偶尔的那些“大家风范”的红叉,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难过呢。

当天,我在班上做了一个不记名的小调查,没想到,孩子们虽小,但是心里却有很多的想法:我觉得老师打的叉好狠啊,感觉我回答得实在太差了,其实我已经努力了,我没有去抄别人;我喜欢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多画一些笑脸,如果我做得很不认真时就画一个哭脸,那样我就知道下次该怎么做了;我看到老师的大红叉时很害怕,可能老师实在是太生气了吧……

看着孩子们的回答,我想,也许初为人师的我只想到自己教孩子有多辛苦,责怪他们为什么上课不好好听,根本就没去重视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而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的大红叉,在孩子们的心里却是十分重要的。

批改学生作业的对错,教师确实应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但是小学生喜欢得到表扬,而一个大红叉肯定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那些各方面表现都不怎么样的学生,其实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时教师不经意的表扬,会让有的学生兴奋好几天。如果能抓住契机,在他们的作业中用批改符号好好鼓励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细节,有时候真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wqh.com/bzcs/15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